27岁成都女子家门口遇害延期开庭引众怒:不杀梁珂滢天理难容
2025.08 收纳整理

  一年前,成都郫都区中航城小区,那扇被鲜血染红的家门,至今仍刺痛着公众的神经。

  27岁的王某雅倒在自家门口,被十刀夺走年轻生命;一年后,本该敲响正义之锤的审判日,却因 “法定事由” 延期。

  当凶手被鉴定为“部分刑事责任能力”,一场关于法律尊严与人性底线的舆论风暴,彻底被点燃。

  回放这场悲剧,每一个细节都令人脊背发凉。那天,王某雅通过猫眼看到梁珂滢在门口徘徊,这个看似普通的异常,最终成了死亡倒计时的开端。

  凶手先是背着藏有25厘米水果刀的帆布包在门口晃悠,离开时还故意咳嗽、吐口水挑衅,这分明是一场精心设计的“杀人预告”!

  当王某雅联系保安开门理论,梁珂滢瞬间化身恶魔,十多刀狠狠刺向受害者头面部、胸部,保安的阻拦在疯狂杀意前苍白无力。一个本该充满温暖的家门口,成了吞噬生命的修罗场。

  更让人愤怒的是,梁珂滢早就是小区“定时炸弹”。2023年8月起,她就频繁持刀敲门滋扰住户,与邻居产生口角冲突、辱骂民警,甚至在12月提着疑似藏刀的黑色塑料袋,出现在王某雅姨妈门前。

  面对这样一个随时有可能失控的危险分子,物业的门禁如同虚设,保安反应迟缓,而最该承担监护责任的父母,却对女儿的恶行视而不见。

  直到悲剧发生后,他们不仅没有第一时间道歉,反而悄悄搬离小区,直到今年2月为求轻判才“补交”道歉信。这份凉薄,比刀刃更伤人。

  案件延期的理由,是“证人出庭申请”,但在受害者家属和公众眼里,这更像是对伤痛的二次凌迟。

  等了365天,等来的不是凶手伏法,而是一纸轻飘飘的延期通知,换作谁能咽下这口气?

  更令人不安的是,“部分刑事责任能力”的鉴别判定的结果——精神分裂症,真能成为杀人的 “免死金牌”?

  从梁珂滢提前备刀、反复挑衅、精准行凶的全过程来看,这哪里像失去理智的精神病人?

  分明是逻辑清晰的蓄意谋杀!她知道用离开再折返的方式降低受害者警惕,懂得在保安在场时挑起争执创造行凶机会,这一些细节无一不证明:

  她完全明白自己在做什么!如果这样缜密的杀人计划,都能用“精神疾病” 轻飘飘带过,法律的威严何在?受害者的冤屈又该如何昭雪?

  女儿长期在小区持刀骚扰,他们选择装聋作哑;女儿犯下命案,他们第一时间想的不是承担相应的责任,而是逃避谴责;

  眼看舆论汹涌、判决在即,才假惺惺写道歉信。这种扭曲的“护犊之心”,本质是对法律和别人的生命的蔑视。

  若他们早一点将女儿送医治疗、严加看管,王某雅的悲剧可完全避免。如今,他们的不作为和事后的敷衍,与凶手的刀刃一样,都是刺向受害者家庭的凶器。

  “杀人偿命”四个字,从来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,而是刻在每个中国人骨子里的正义信仰。梁珂滢手段之残忍、情节之恶劣,早已突破人性底线。

  我们不否认精神疾病患者需要帮助,但这绝不能成为纵容犯罪的借口。如果今天放过一个有预谋的杀人犯,明天又有多少人会借着 “精神问题” 的幌子,堂而皇之地践踏法律、残害生命?

  此刻,我们一定要发出怒吼:请求法院尽快审理此案,以法律的利剑斩断所有侥幸与包庇!

  梁珂滢必须为自己的罪行,付出最沉重的代价,唯有判处死刑并立即执行,才能告慰王某雅的在天之灵,才能给所有受害者家庭一个公道,才能让法律的尊严不再蒙尘!

安博体育电竞下载
  • 卫浴用品
  • 清洁洗护
  • 收纳整理
  • 日用家居
  • 厨房用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