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几年,随着网络+、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兴起,加之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愈发加快,催生了诸多“点对点”的上门服务新业态。如上门做饭、上门家政、上门理发、上门美甲、上门美睫、上门喂食、上门化妆等。这些新业态已经成长为新的经济模式,带动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。“上门经济”一般是依托于线上平台做经济服务,虽然对于消费者和服务者都有利好之处,但是背后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隐患,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,为“上门经济”关好安全阀。
(1)分析背景。①网络科技的进步。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发展,使得商家能利用平台宣传,消费者可通过网络选择比较适合自己需求的服务,为“上门服务”提供了渠道。
②社会分工的细化。社会的分工日趋细化,催生出慢慢的变多的职业,如收纳师、家政服务师、美甲师等,为“上门经济”提供了服务的职业选择。
③社会经济的发展。社会经济持续不断的发展,人们上班时间慢慢的变长,家庭生活时间越来越短,尤其是城市中的人们,需要外部力量帮助处理生活事务,且慢慢的变多人有能力购买个性化的服务,为“上门服务”提供了市场。
①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。上门美甲、上门代厨、上门喂猫等上门服务,让我们消费者在家就可以享受各类服务,省时省力更省心,提升了生活品质。
②催生新型经济发展模式。上门服务成为一种新的职业选择以及副业选择,能为服务提供方提供更丰富和灵活的就业选择,增加收入,同时,上门服务演变为一种新的经济业态,能进一步激发经济活力,促进经济的发展。
①标准不一,质量很难保证。上门经济的服务模式主要是依靠社会化媒体产生,大多服务提供者是个体经营,而非专业的公司派遣,就职门槛低,资质不明,且个人的服务能力有高有低,服务的质量难以保证。
②上门服务,存在安全问题。上门服务是在消费的人家中完成交易,对于消费者,尤其是单身女性、孤寡老人等群体,自身的生命安全、财产安全等难以保障。
③缺乏约束,产生维权困境。当前缺乏对于“上门经济”的约束性法律界定,一旦双方发生劳动纠纷,相关侵权责任难以认定、救济路径不够明确,可能带来维权难的问题。
(1)出台规章制度。制定关于上门服务的法律性规定、行业规范,针对收费标准、人员资格、责任划分、禁止行为、维权渠道等进行规定。(2)强化平台责任。平台设置双向审核和预先审核制度,事先审查上门人员和消费的人的资质,如实名认证信息、工作记录、是否有行政刑事处罚记录等。同时,设置自动录音、一键呼叫、服务评价、安全警告等功能,规范交易行为,充分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。
(3)完善监督管理。完善举报渠道,在相关社交平台设置一键举报,一经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行为,严厉打击,并列入从业禁止目录。